Page 16 -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考一本通(前20页)
P. 16

准则" 提出%至诚无息&!将%诚&看作是世界的本体!并提出%博学之!审问之!慎思之!明辨之!笃
              行之&的学习过程和认知方法"
                  %'四书章句集注(
                  朱熹于公元 "")$ 年在漳州刊出!是四书的重要注本!共十九卷" '大学('中庸(中的注释称
              为%章句&!'论语('孟子( 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!称为%集注&!后人合称其为% 四书章句集
              注&!简称%四书集注&" 元仁宗皇庆二年)"&"& 年*!将%朱注四书&定为官书#科举用书!成为各
              级学校必读之书!沿用至明清"
                  #,五经
                  五经即'诗('书('礼('易('春秋(!是汉武帝时确立下的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" 孔子删定
              六经)'诗('书('礼('乐('易('春秋(*!战国时期!'乐经( 失传!所以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!传
              授经典!五经地位从此确立"
                  )"*'诗(
                  即'诗经(!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!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)前 "" 世纪至前 ( 世
              纪*的诗歌!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" 相传' 诗经( 由孔子编订!最早称为
              %诗&或%诗三百&!到西汉时!被尊为儒家经典"
                  )#*'书(
                  即'尚书(!%尚&即%上&!'尚书(就是上古的书!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
              迹著作的汇编"
                  )&*'礼(
                  即'礼经(" 汉代时指'仪礼(!后世专指'礼记(" '礼记( 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
              说明'仪礼(的文章选集!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"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%经&!弟子对
              %经&的解说是%传&或%记&!'礼记(因此得名!即对%礼&的解释" 到西汉前期'礼记(共有一百三
              十一篇!相传西汉礼学家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!称为'大戴礼记(+他的侄子戴圣选编其中四十
              九篇!称为'小戴礼记(或'小戴记(!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!以小戴本专称'礼记(!即我们今天
              见到的'礼记(" '小戴礼记(全书共二十卷四十九篇!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!主
              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!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#教育#政治#美学思想!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
              编" 东汉末年!著名学者郑玄为'小戴礼记(作了出色的注解!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!并由解
              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!到唐代被列为%九经&之一!到宋代被列入%十三经&之中!成为士人
              必读之书"
                  )%*'易(
                  即'易经(" '易经(集合了神农时代的'连山易(#黄帝时代的'归藏易(和周代的'周易(!总
              称为%三易&!但'连山(和' 归藏( 已经失传" ' 周易(!周者!周代也+易者!变易!简易!不易也"
              '周易(原为古代占筮之书及其解说!后被列入儒家经典" '周易(包括经#传两部分" '经(有时
              称为'易经(或'古经(!分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!作为占卜之用" '传( 又称'易传(!是战
              国时人对'经(的解释说明" '易传( 分为七种十篇!相传为孔子所撰!汉代学者称之为%十翼&!
              %翼&即辅翼经文之意" '周易(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!是古代
              汉民族思想#智慧的结晶!被誉为%大道之源&" 内容极其丰富!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#经济#文
              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"
                  )**'春秋(
                  即'春秋经(!又称'麟经(或'麟史(" '春秋( 是记事的!后多散佚!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
              '春秋(!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!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 #%% 年的历史" '春秋( 用于
              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!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!被后人称为%春秋笔法&%微言大义&"


                  ( ! ! ! !
   11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   17   18   19   20   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