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 -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考一本通(前20页)
P. 18

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!才肯罢休"
                  %,逝者如斯
                  孔子问礼于老子!逗留数日后返回!行至黄河之滨!见河水滔滔!浊浪翻滚" 孔丘伫立岸边!
              不觉叹曰$%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. 黄河之水奔腾不息!人之年华流逝不止!河水不知何处去!人
              生不知何处归.&后人以%逝者如斯&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!要加倍珍惜!也感慨人生世事
              变换之快"
                  *,曾子杀猪
                  曾子姓曾名参!字子舆!春秋末期鲁国人!是孔子的学生" 曾子的妻子跟孩子开玩笑!许诺杀
              猪给他吃!曾子便真的捉猪来杀!他说$%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" 小孩子凡事跟着父母学!现在
              你哄骗他!就是教孩子骗人啊"& 这个故事说明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很大!父母要以身作
              则!真诚待人!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"
                  (,芦衣顺母
                  闵损!字子骞!春秋时期鲁国人!孔子的弟子!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" 他生母早死!继
              母经常虐待他!冬天!后母的两个儿子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!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%棉衣&" 父亲
              发现后!要休逐后妻" 闵损替继母求情!说$%母在一子寒!母去三子单"& 父亲十分感动!就依了
              他" 继母听说后!悔恨知错!从此待他如亲子" 孔子曾赞扬他说$%孝哉!闵子骞.&
                  ',孟母三迁
                  孟子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!他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" 母亲见了就把家搬到集市
              附近!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" 母亲见了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!孟子就跟着学生们
              学习礼节和知识"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!就不再搬家了" 后来!大家就用% 孟母三
              迁&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#事#物!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"
                  +,断织喻学
                  一天!孟子逃学回来!孟母见了气愤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!以此告诫孟子读书就像织布
              一样!必须日积月累!不可半途而废!否则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!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"
                  ),五十步笑百步
                  梁惠王好战!他问孟子为什么自己爱护百姓!却不见百姓增多" 孟子回答说$%譬如战场上有
              两个逃兵!一个跑得慢!只跑了五十步!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那个/贪生怕死0!这对不对呢1
              你虽然爱百姓!可你喜欢打仗!百姓就要遭殃" 这与五十步是同样道理"& %五十步笑百步& 比喻
              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!也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"
                  "$,浩然之气
                  浩然之气是孟子的呼吸养生法!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!说$% 请问老师!您的长处是什
              么1&孟子说$%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"&孟子解释浩然之气是充满在天地之间的一种十分浩
              大#刚强的气!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!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!它也就消
              退无力了" 它凝聚了正义和道德!是从人自身产生出来的!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
              招牌而获取的"
                  ""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
                  '荀子2劝学篇(中说道%青!取之于蓝!而青于蓝+冰!水为之!而寒于水"& 后魏人李谧学习
              很用功!他的老师孔学问本来也不错!可是几年以后!李谧就超过了老师" 那时!孔反过来要
              向李谧请教了" 同学们作了一首歌谣道$青成蓝!蓝谢青+师何常!在明经" 后来!这几句话演变
              为%青出于蓝而胜于蓝&这句话!用以比喻学生胜过先生!后人胜过前人"
                  "#,朱子孝母饼
                  朱熹每次出门远行游学!都要亲手制作大量的汤饼供奉母亲!以慰老母思儿之情" 乡人感其


                  + ! ! ! !
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   17   18   19   20   21   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