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9 - 《把德育落实到位》1-2章
P. 19
第 一 章 !"#$%&'#()*+#,-"
为阵地,配有专门的教材和教师,有固定的教学时间。它是通过道
德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,整合利用学校
各种教育因素培养学生人生观、价值观的一种课程方式,在我国传
统德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。但是,受应试教育的影响,学科性德
育课程呈现出明显的重知识轻体验,重认知轻行为的现象。
虽然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,学科性德育课程实施方式已从
灌输走向探究,从传授走向互动,但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上考察,
仍然缺乏对与德育主体有关的生活实际的研究。如何加强学科性
德育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关系,凸现其主渠道作用是放在我们教育
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首先,要转变教学方法。
在传统的德育课堂上,教师更多采用“我讲你听”的教学方法,
课程改革之后,出现了师生的互动和探究式教学,事实证明,教学方
法的转变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。但是学科性德育课程不应只注
重学科知识的掌握,更需要学生在掌握知识后能在具体的生活中
践行。
因此,德育课堂要重视学生的引导和体验,在这方面,道德两难
法、价值澄清法等德育方法可供我们参考和实践。
其次,要优化教学评价。
德育课的评价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评价,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德育
知识的习得和巩固问题,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后的生活表现。所
以,应建立与德育课相应的评价体系,分别考察学生的知识积累和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