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9 - 《中国好课堂》正文PDF
P. 19
$%&"'()*+,-."""
课、讲授新课、巩固练习、布置作业等五个环节构成。所谓“谈话法”,其
实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,目的是激活课堂对话,加强教学互动。应
该说,“苏联版”课堂教学模式是对“欧洲版”的创新和发展。当时,它为
苏联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、科学技术的全面突破,
做出过卓越贡献。
我国引进“苏联版”课堂教学模式以后,凯洛夫也曾受邀来华,亲自
传授理论,亲临课堂指导。他强调的“以旧带新”和“落实‘双基’(指基
础知识和基本技能)”,进一步强化了教师主导课堂、关注“群体”学生、落
实“统一”要求的观点,为课堂教学实现有章可循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
用。那个时期,我们正在面临数以千万计的孩子急着要上学、数以百万计
的教师多是“生手”的困难局面,凯洛夫这种以大面积、高效率传授知识
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理论,规范了课堂,保证了“双基”,促进了义务教育的
快速普及,奠定了人力资源的坚实基础。应该说,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于
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,同样功不可没。
三、中国的课堂改革
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 8次重大改革,实际上也
就是经历了 8次课堂重大改革,历次改革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,全面
考察这 8次课程改革与课堂改革,对当前的课堂改革和今后的改革是很
有启示的。
第一次课程改革(1949—1952年)。新中国成立后,收回了教育主
权,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各类教育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改造。1949年 12
月,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,会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
针是“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,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,借助苏联经
验,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”。这一方针具体规定了教育改革的步骤和方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