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 - 《中国好课堂》正文PDF
P. 17

$%&"'()*+,-."""


                 规律———发挥教师的“主导”作用。正是这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,带来
                 了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可靠保证。“欧洲版”课堂在工业

                 革命时期,为助推欧美率先实现强国之梦,做出过重要贡献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这种“欧洲版”课堂教学模式引进来以后,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

                 影响。与我们沿袭下来的“旧学”相比,绝非只是定了学制、分了班级,设
                 了学科,有了教材。更为重要的是,着眼于课堂“群体”学生,着力于学习
                 “统一”要求等一些全新的思想观念,实施课堂教学,显现了前所未有的

                 “规模效益”:知识的系统传授,教育的加快普及。但是,由于“新学”与
                 “旧学”都有“群体”教学的特征,所以即便“新学”已经成定局,也不大好

                 摆脱“旧学”的“习惯”。千百年来“旧学”一直实行的“先生讲,学生听”,
                 在“新学”兴起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“美国版”课堂
                     “美国版”课堂始于 20世纪 20年代中期。面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

                 技创新,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发现了“欧洲版”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一
                 些比较明显的缺失,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尤其是过于看重知识
                 传授,过于强化教师作用,忽视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个体特长,阻滞了他

                 们的创造意识和潜能发挥。于是,杜威提出了“教育即生活”“儿童为中
                 心”的理论学说。其重要价值在于,它揭示了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规

                 律———突出学生“主体”地位。于是,注重发展“个性”、强调尊重“差异”
                 的“美国版”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成形。应该说,这个原本落后于欧洲的国

                 家,能够一跃成为世界“老大”,在一定意义上要归功于这一教学模式所
                 带来的无限创新资源,包括社会认同的创新观念和科技领域的创新人才。

                 同时,它的明显很优势,也影响了欧洲的教育变革。“个性”和“差异”与
                 “群体”和“统一”的相互融合,又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科学技术的迅猛
                 发展。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
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   17   18   19   20   21   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