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5 - 《中国好课堂》正文PDF
P. 15
$%&"'()*+,-."""
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践探索;另一方面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国际教育
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专门性的研究,《学会生存》《从现在到 2000年教育
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》《教育的使命》《教育———财富蕴藏其中》等一系列
的经典论著中,逐渐显现了国际教育发展的许多新动向:终身教育、学习
化社会、学会学习、学会生存等。教育越来越表现出它双重的要求:一方
面,教育应大量和有效地传授越来越多、不断发展并与认识发展水平相适
应的知识和技能,因为这是造就未来人才的基础。同时,教育还应找到并
标出判断事物的标准,使人们不会让自己被充斥公共和私人场所、多少称
得上是瞬息万变的大量信息搞得晕头转向,使人们不脱离个人和集体发
展的方向。
可以这么说,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、不断变动的世界地图,又应
提供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。为了与这样的教育使命相适
应,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类型加以安排。可以说,这四种学习类型是
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:学会认知,即获取理解的手段;学会做事,以便
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;学会共同生活,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
的所有活动,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;学会生存,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
的主要表现形式。这样一来,教育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,课堂
安排教学过程时的“知识、实用技术、态度和技能”三级目标层次,颠倒为
“态度和技能、实用技术、知识”的形式,表现出课堂教学发展的新趋势。
透过历史的考察,我们认为对课堂最少有三种主要的理解:第一种是
指课堂教学的场所,即教室( classroom),教学论研究中以前把它作为教学
环境加以研究;第二种是指课堂教学,就是发生在教室里的教学活动,由
于传统的课堂中课程是刚性的,课堂教学研究只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加
以考虑,传统教学论重点在于研究教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;第三种是指课
堂是一个学习型共同体,这个共同体是学生成长、发展和教师专业提高的
5